<listing id="r57t1"><pre id="r57t1"></pre></listing>
    <ruby id="r57t1"><b id="r57t1"><b id="r57t1"></b></b></ruby>

    <track id="r57t1"></track>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肺癌基因檢測

      肺部微小結節怎么辦,如何判斷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

      全球腫瘤醫生網2022-03-07肺癌基因檢測7894

        肺部微小結節怎么辦,如何判斷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

        近年來,臨床上發現肺部微小結節的患者越來越多,有些是純毛玻璃樣結節,有些是實性結節,有些是部分實性結節,有些是1個結節,有些則是好多個。

        患者最擔心的問題是

        1.我的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的?

        2. 到底要不要做手術?

        做吧,可能是良性,白挨一刀,畢竟也是開胸的手術;不做吧,萬一是惡性,耽誤了就麻煩了。正是這些問題,使有些患者甚至家屬寢食難安、夜不能寐。

        如何判斷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

        很多時候,醫生也沒法給出良/惡性判斷。

        首先,肺部微小結節由于缺少影像學特征因而很難確診。腫瘤標志物等檢查參考價值不大,而唯一能夠明確診斷的穿刺活檢也是很難命中目標。醫生最為依賴的診斷依據就是胸部CT。但CT本身就有優劣差異,如同一患者在不同醫院拍出來的CT表現差別就很大,甚至同一家醫院用不同參數拍出的CT也會不同。

        其二,肺部微小結節的影像表現很難描述清楚,更多是來自醫生的經驗或者感覺。臨床醫生必須經歷相當多數量的病例積累之后才能做出較為準確的判定。

        第三,目前雖然對肺部結節已有多個專家共識,但實際操作起來很難。

        由于以上這么多的不確定,很多時候,醫生內部都難以達成共識。

        肺部CT

        對于醫生來說,由于良惡性不定,給治療帶來困惑,不治,有可能耽誤;治,則可能過度。

        而對患者而言,最為關注的就是要弄清究竟是良性還是惡性。當醫生不能給出肯定答案時,心里難免產生諸多不安。

        我在門診經常碰到有患者由于過度擔心結節是惡性或將來惡變而嚴重影響正常生活的個案。

        有些患者,我基本可以認定是良性,于是告訴患者不需手術,可以觀察。但患者心理負擔仍然不能放下,因為先前已有醫生告訴他,趕緊做手術,不然會轉移。加之有些患者有家族史,更是恐慌。

        我的建議

        對患者而言,一旦發現肺部結節:

        1. 一定要冷靜,不必緊張,更不必恐慌。

        2. 面臨抉擇時,建議聽從專家的建議,不要自以為是,鉆牛角尖。

        3. 對醫生認為良性可能性大的結節,不必著急手術,聽從醫囑,定期復查、復診。

        我個人以為,對于低風險的純磨玻璃結節,不著急手術而采取定期復查的辦法才是最佳選擇。

        對于長期隨訪無變化的磨玻璃病變,最好的辦法是在醫生指導下定期復查,若多次復查無變化,之后可改做低劑量CT,半年或年度復查即可。

        此時,由于病變完全在掌控之下,因此,不僅不會延誤診斷,同時減少了常規CT對身體造成的輻射影響。

        而對于高度懷疑惡性的結節,還是建議盡快手術為好。

        另外,近年發現肺部多發結節的病例也是越來越多。對這類病例的處理目前臨床還有爭議,我一般首先處理實性成分最多的病變,盡可能切除同側其余病變。雙側病變能一次手術最好一次手術,不能耐受一次手術者優先處理病變較重一側,尤其是對肺功能影響較小一側。

        如果還不放心,想要進一步詳細檢測,可以了解一下肺癌早篩產品艾肺明,也可以直接咨詢在線客服了解詳情。

       

        內容來源:邵康 好大夫

      1. 添加醫學顧問微信,掃描?二維碼

      2. 備注【癌種】申請方舟援助計劃



      患者咨詢電話:400-666-7998



      全球腫瘤醫生網提醒患者:國內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包括cart細胞,樹突細胞疫苗,NK細胞

      TILs細胞,TCR t細胞治療癌癥疫苗等技術均處于臨床試驗階段,未獲準在醫院正式使用。國內患者可以參加正規臨床試驗,在醫生的監管下使用,全球腫瘤醫生網不推薦患者貿然嘗試任何醫療機構和研發機構的收費治療。
      本網站新聞資訊、文章、研究數據、治療案例均來自于國內外醫學論文,所涉及到的新藥、新技術有可能還處于臨床研究階段,患者不能作為治療疾病的依據。癌癥治療目前尚無治愈手段,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在醫院接受正規治療或參加新藥新技術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