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r57t1"><pre id="r57t1"></pre></listing>
    <ruby id="r57t1"><b id="r57t1"><b id="r57t1"></b></b></ruby>

    <track id="r57t1"></track>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肺癌靶向治療

      肺癌患者同一MET突變兩種異常,新的MET抑制劑療效顯著,肺癌腦轉移也能治療

      全球腫瘤醫生網2022-11-29肺癌靶向治療7171

        肺癌患者同一MET突變兩種異常,新的MET抑制劑療效顯著,肺癌腦轉移也能治療

        二代測序(NGS)在指導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當中的價值已經是有目共睹,很多患者通過這種更先進的檢測手段,才終于“看破”了自己所患的癌癥的“命門”,成功找到了有效的治療手段。

        但NGS也為醫生們帶來了很多新挑戰——每一位患者的癌癥都是不一樣的,“沒有人按照指南得病”,醫生們在臨床上面對的有些時候確實是“聞所未聞”的基因突變新位點與新組合。

        這些新的突變類型與組合,接受原有的藥物療效如何?是否會有超出預期的副作用或不好的療效?這些都是對于醫生經驗和知識儲備的挑戰。

        在這一次的案例當中,患者L女士檢測到了兩種MET基因相關的異常,其中一類異常還是此前并未收錄的新亞型。好在,使用MET抑制劑賽沃替尼(沃利替尼)治療之后,效果非常理想。

        腦轉移,同時發現一種基因的2種異常

        L女士61歲,確診了Ⅳ期肺低分化腺癌(cT4NxM1),同時還有腦部的轉移。L女士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比較高,明確地拒絕了化療、要求尋求靶向治療方案,因此醫生建議她接受了二代測序(NGS)。

        檢測的結果顯示,L女士同時存在2種與MET相關的異常,一種新的MET外顯子14 c.3004_3028+3del突變,以及MET擴增。又經FISH檢測復核了MET擴增與突變的存在。

        此前的研究證實了多款MET抑制劑在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患者當中的治療潛力,但L女士的MET外顯子14 c.3004_3028+3del突變并沒有先例,且她還同時伴有MET擴增,接受靶向治療的療效尚不能確定。經過討論,醫生決定給予她賽沃替尼治療。

        結果非常不錯——2個月后,L女士的各種癥狀有了明顯的改善,CT顯示肺部和腦部的病灶明顯縮小,達到了部分緩解的標準!

        初治耐藥都要重視的MET

        1980年,人類首次將酪氨酸激酶受體編碼基因(MET)鑒定為原癌基因。此后的二十余年里,人們逐漸確定了MET發生惡性突變可能導致的原發腫瘤,包括肺癌、腎癌、胃癌、食道癌、髓母細胞瘤、結腸癌等,以及EGFR抑制劑耐藥后的非小細胞肺癌繼發MET擴增等突變類型的原理等。

        在癌癥中,因MET突變導致的c-MET異常激活會促進血管生成、并且促進癌癥擴散至其它器官組織,也就是說,更容易發生轉移。

        作為一種原癌基因,MET異常在所有非小細胞肺癌中約占2%~4%。同時這類異常也可能導致EGFR抑制劑耐藥,約10%~20%的EGFR抑制劑耐藥表現為MET擴增突變,對第三代EGFR抑制劑(比如奧希替尼)耐藥的患者中MET異常的比例更是高達25%;約10%的ALK抑制劑耐藥也會表現為MET擴增。

        經常被我們混稱的MET和c-MET,如果嚴格來說,其實是編碼基因(MET)和其合成的蛋白質(c-MET)的關系。因此,針對這對基因與蛋白質的異常,根據類型的不同,使用的檢測手段也不同。

        從亞型上來說,與MET基因以及c-MET蛋白質相關的異常,主要包括三類:

        1、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

        MET外顯子14(ex14)跳躍突變在MET相關的異常當中最常見,也是目前為止藥物研究最多的亞型之一。

        既往的臨床實踐當中,醫生經常采用多靶點的靶向治療藥物克唑替尼(ROS1/ALK/MET抑制劑)來治療,部分情況下也會考慮其它靶向治療藥物或化療藥物、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

        既往發布于世界肺癌大會(WCLC)上的統計結果當中,MET ex14跳躍突變的患者,一線或二線接受克唑替尼治療的整體緩解率為21%,疾病控制率54.2%,中位停藥時間2.2個月;接受鉑類化療,整體緩解率9%,疾病控制率73%,中位停藥時間2.8個月;接受免疫治療,整體緩解率7%,疾病控制率50%,中位治療終止時間2.4個月。

        將所有線的全身治療方案計算在內,發生了MET ex14跳躍突變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中位總生存期為14.6個月。

        2、MET擴增

        MET擴增很少單獨存在,大部分都與其它基因突變同時存在,也就是以“共突變”的形式存在。且隨著MET擴增倍數的增加,常見的共突變類型也有一定的差別。

        舉例來說,低倍MET擴增經常與KRAS突變共存,高倍MET擴增可能與TP53突變共存。但MET擴增的倍數越高,排他性也就越高,例如高倍MET擴增與EGFR突變共存的可能性比較低。

        MET擴增是不斷變化的,接受治療后轉陰的概率很高,患者接受靶向治療的期望時間與MET ex14跳躍突變的亞型相比可能更短。

        MET擴增的倍數與免疫治療的療效可能有一定的關聯,但目前尚缺乏可靠證據。我們會繼續搜集相關的研究數據用以分析。

        MET擴增也是EGFR抑制劑、尤其是第三代EGFR抑制劑耐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線奧希替尼耐藥的患者當中,MET擴增這種耐藥類型的占比約為15%~30%,十分常見。

        3、c-MET過表達

        c-MET是一類蛋白質,為MET基因表達的產物,與基因層面的異常不同,蛋白質層面的異常主要依靠免疫組化(IHC)、FISH等手段來發現。

        MET抑制劑

        MET抑制劑的問世,有力地扭轉了MET異?;颊叩闹委熇Ь?。

        2020年至2021年初,特泊替尼和卡馬替尼兩款MET抑制劑先后獲批上市。這兩款藥物治療MET陽性患者的響應率遠超現有的其它藥物。其中特泊替尼治療MET外顯子14(ex14)跳躍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治療的整體緩解率為54.0%,中位總生存期為17.6個月。二線及以上治療的整體緩解率為44.2%,疾病控制率為75.4%;患者的中位緩解持續時間為11.1個月,中位總生存期為19.9個月。

        今年6月獲批的我國首款MET抑制劑沃利替尼(塞沃替尼),治療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患者,整體緩解率為49.2%,疾病控制率達到了93.4%,中位緩解持續時間9.6個月。同樣由我國自主研發的伯瑞替尼,在Ⅰ期臨床試驗中的整體緩解率也達到了30.5%。

        聯合用藥方案同樣有出色的潛力。一項奧希替尼聯合沃利替尼治療奧希替尼耐藥后發生MET擴增的患者臨床試驗當中,患者的整體緩解率為41%;

        另一項使用奧希替尼聯合特泊替尼治療一線奧希替尼耐藥后,同時存在EGFR突變與MET擴增的患者的臨床試驗當中,患者的整體緩解率可以達到56.5%(經二代測序確診MET擴增的患者)。

        小匯有話說

        MET這個靶點的新藥很多,包括部分已經上市的藥物在內,很多新藥都在進行臨床試驗。限于篇幅,在這里我們就不詳細列舉了,符合下面幾種情況之一的患者,都應當關注正在招募的臨床試驗項目:

        ●MET擴增患者,包括初治的患者、已經接受過前線化療等治療的患者,以及接受前線EGFR抑制劑耐藥后出現了MET擴增的患者;

        ●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的患者,已經接受過前線化療等治療;

        ●c-MET過表達的患者,最好是剛確診、尚未接受過治療的患者。

        符合以上情況的患者,或者希望了解自己是否符合上述標準的患者,都可以咨詢基因藥物匯醫學部獲得幫助,在醫學顧問指導下匹配或申請臨床試驗項目。

      1. 添加醫學顧問微信,掃描?二維碼

      2. 備注【癌種】申請方舟援助計劃



      患者咨詢電話:400-666-7998



      全球腫瘤醫生網提醒患者:國內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包括cart細胞,樹突細胞疫苗,NK細胞

      TILs細胞,TCR t細胞治療癌癥疫苗等技術均處于臨床試驗階段,未獲準在醫院正式使用。國內患者可以參加正規臨床試驗,在醫生的監管下使用,全球腫瘤醫生網不推薦患者貿然嘗試任何醫療機構和研發機構的收費治療。
      本網站新聞資訊、文章、研究數據、治療案例均來自于國內外醫學論文,所涉及到的新藥、新技術有可能還處于臨床研究階段,患者不能作為治療疾病的依據。癌癥治療目前尚無治愈手段,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在醫院接受正規治療或參加新藥新技術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