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延長生命和預防復發的方法有哪些
家住在常州市的李先生是煙齡近30年的“老煙槍”,每天煙酒不離手。2020年初李先生因手指頭變形、水腫,胸悶伴又咳嗽到市醫院做CT檢查,不幸確診為肺癌。幸虧發現得早,行右肺部分切除術后,自覺恢復地還可以,就沒有繼續治療了。
術后,主治醫生讓李先生按時來醫院定期復查,但李醫生并沒有太在意,也沒有感覺身體有什么不適,本來計劃的2020年4月的復查,愣是拖到2020年10月份,此次來復查竟是因為感覺頭暈、頭痛、走路不穩等癥狀,檢查結果猶如晴天霹靂,結果顯示李先生的肺癌已經轉移到腦部,發生了腦轉移。
收治入院后,主治醫生為李先生開展了MDT多學科會診,針對他的病情,醫院制定了個體化的精準治療,先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聯合免疫治療。待放療結束后,李先生的癥狀得到緩解,在復查時腫瘤明顯縮小。
肺癌反復"找上門"的原因是什么?治療結束后,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剛才提及的李先生之所以患癌與他多年的吸煙史有關系,但好在手術切除及時,但由于后期復查不及時,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造成了病灶腦轉移的后果,給后續的治療增加了巨大的難度。
的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患者經歷了手術、放療、化療、靶向、免疫等等一連串艱辛治療后,以為自己的病情已經治愈了,沒想到癌癥的復發轉移猶如當頭棒喝。
嚴峻的事實擺在癌友們的面前,雖然不是所有癌癥患者術后都會復發,但臨床上出現復發情況的人的確不少。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攻關組專家指出:癌癥患者在治療結束出院后的1~3年內正是復發、轉移的高危期,少部分患者發生在根治后3~5年。超90%的癌癥患者死因竟是復發轉移!
以肺癌為例,其外侵和轉移癥狀如圖(圖源攝圖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肝癌專家湯釗猷更是明確指出,攻克癌癥的兩個具體目標,一是怎樣才能不患癌,就是預防癌癥;二是萬一患癌后,能否使癌癥不轉移。他還強調癌癥攻堅戰要從防治癌癥的復發和轉移開始。
癌癥的復發轉移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主要是癌癥本身的特性造成的,其次就是治療不徹底或不經過規范化治療。而人體內在的因素主要就是免疫功能的下降,隨著壓力增大、情緒波動、年齡增長等原因,這些都會削弱作為人體防御體系的免疫功能,癌癥就會得到發展。因此,在臨床治療后,應盡快調整患者的免疫功能是預防復發轉移的重中之重。
當患者康復數月或多年再次復發,首先要揪出復發的“禍根”。癌細胞就像是冬眠的動物,當免疫功能低下時,它就會蘇醒。對于康復期處于復發轉移高危期的患者,應圍繞免疫功能的主線去避免各種各樣的問題,預防癌癥的復發。今天,無癌家園小編就給各位肺癌患者們獻計獻策,助力大家實現延長生存期、甚至臨床治愈的終極目標!
免疫治療能夠預防癌癥復發,細胞療法助力重建免疫系統
不同于手術(切除病灶)、化療(對微轉移有效)、放療(局部有效改善)不同的是,免疫治療被稱為癌癥的“第四種療法”,作為一種新型療法,它針對的不是癌細胞和腫瘤組織,而是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通過增強、激活癌癥患者免疫系統,依靠自身免疫機能殺滅癌細胞和癌組織。因此理論上對所有癌癥類型都有臨床效果。
目前臨床研究也證實,癌癥治療一半靠藥力,一半靠自身免疫力。若身體虛弱,免疫力低下,藥物再好也無法發揮療效;反之,免疫正常就易于治病。
此外,腫瘤放化療期間通過免疫療法調節免疫系統恢復平衡,激活、修復受損的免疫細胞,促進分泌免疫因子,重塑免疫防線,恢復免疫監視功能,能夠有效遏制腫瘤細胞的增生,也可有效抵御各種毒副作用。這也是為何有些癌癥分期較晚的患者在手術后采用輔助化療配合細胞免疫治療,不僅能殺滅潛伏在身體內殘余的癌細胞,還能起到防止復發及轉移的目的。
目前國際上取得重大研究進展的幾大過繼性細胞療法如下。
1、EGFR為靶點的CAR-T治療晚期難治性NSCLC
301醫院在國內率先開展CAR-T療法,成果顯著。韓為東教授曾報道過利用EGFR為靶點的CAR-T治療EGFR表達強陽性(EGFR表達超過50%)的晚期難治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研究結果顯示,其中11例患者療效可評價:2例患者腫瘤明顯縮小,5例疾病穩定。
圖A中患者1在輸注CAR-T細胞后,通過CT掃描顯示其胸腔積液減少,轉移性肺門淋巴結和胸膜結節輕度縮小(箭頭)。
圖B中CT圖像顯示患者8的原發性腫瘤縮小(箭頭);
圖C中CT檢查發現CAR-T治療后患者9的胸腔積液吸收和肺部病變明顯消退。
目前無癌家園急招B細胞淋巴瘤、T細胞淋巴瘤、T細胞白血病(T-ALL)、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胃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間皮瘤、食管腺癌等癌種的患者!
想要評估病情是否能夠接受CAR-T療法可將病理報告、治療經歷及出院小結等提交至無癌家園醫學部。
2、晚期肺癌PD-1耐藥怎么辦?TILs療法仍能延長生存期
在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領域,除了CAR-T細胞療法,實體腫瘤中最具潛力的當屬TILs(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療法。2019年ASCO會議上,基于TILs細胞的創新型療法LN-145和LN-144(Lifileucel)在治療宮頸癌和黑色素瘤的臨床結果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
在2020年AACR會議上,公布了關于非小細胞肺癌基于TILs治療的I期臨床結果:在12名可評估的患者中,TIL療法可達到25%的總緩解率,其中兩名患者達到持久的完全緩解。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患者既往均接受過PD-1抗體(Opdivo)治療且病情發生進展。
因此,在PD-1治療后,TILs療法仍具有令晚期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達到持久緩解的能力,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期待這款療法能加大研究,早日獲批上市,為晚期患者的生命持續續航。
3、NK細胞回輸竟能治療晚期肺癌,療效勢不可擋
由廣東省蛋白質組學重點實驗室姜勇教授團隊開展的最新研究發現,PD-1抑制劑在臨床治療中對非小細胞肺癌具有活性,并且發現除了T細胞外,NK細胞不僅同樣能夠表達PD-L1蛋白,而且還具有延長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潛力。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采用派姆單抗聯合NK細胞治療后,總緩解率為36.5%;明顯高于單純采用派姆單抗治療(18.5%),腫瘤最大橫向直徑(MTD)顯著縮短。平均總生存為15.5個月,無進展生存期為6.5個月,均比單純采用派姆單抗的患者更長。
4、疾病控制率71.4%,MCTL療法聯合PD-1治療肺癌療效令人鼓舞
接下來,介紹下腫瘤特異性多靶點效應T細胞(MCTL®)技術。這項我國自主研發的細胞療法是通過靶標檢測,確定患者陽性靶標,然后把這些靶標裝載在其自身免疫細胞上,經過體外擴增培養,生成大量多靶點效應細胞再回輸到患者體內,成為識別突變細胞、腫瘤細胞的“雷達”。此項技術主要是在精準殺傷癌細胞提高患者免疫力的同時,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生存周期,以實現帶瘤生存!
在2021年ASCO大會上,我國醫學研究者們公布了一項集群靶標特異性的M-CTL療法聯合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觀察研究。
由于與多西他賽相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及療效,抗PD-1/PD-L1單克隆抗體治療已在美國和歐洲被批準作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二線治療。但不幸的是,客觀反應率只有20%左右。MCTL細胞可以恢復抗腫瘤免疫力以改善患者的預后。因此此研究旨在觀察MCTL療法聯合PD-1抑制劑的聯合療效。
此研究納入2019年6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4例患者,鱗狀細胞/非鱗狀細胞比率為 50%/50%,5例有胸腔積液,3例有骨轉移。在13例可評估的患者中,客觀緩解率為38.4%,疾病控制率為71.4%。
在數據截止時,未達到中位緩解持續時間,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399天。中位總生存期未達到。
這項研究證實,MCTL聯合特瑞普利單抗的療效令人鼓舞,且患者耐受性良好,可作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二線治療。
若經濟條件允許且想咨詢MCTL細胞療法的癌友們可提交病理報告、治療經歷及出院小結等資料至無癌家園醫學部,詳細評估病情。
5、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采用改良CAR-NK治療后,腫瘤顯著縮小
一項于2022年5月3日發表于《Cell Transplantation》上的研究中,報道了采用改良后的CAR-NK療法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病例分析。
國內研究者們首先在體外驗證了CCCR-NK92細胞對肺癌細胞系的殺傷作用,最后,在人肺癌NOG小鼠皮下異種移植模型中進行了動物實驗,用 CCCR-NK92 細胞處理的小鼠的腫瘤體積明顯小于對照組,在實驗小鼠中未觀察到明顯的毒副作用。
此后,他們設計了一項II期臨床試驗來評估CCCR-NK92 細胞療法的療效和安全性。
2017年2月2日,69歲的女性患者被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影像結果顯示顱內轉移,而基因檢測顯示 Exon-19 19-del 突變和 T790 突變,以及肺組織中 PD-L1 表達≥1%。她第一次服用吉非替尼 3 個月。然而,由于疾病進展,她改用奧希替尼 10 個月。之后,她因顱內轉移于 2018 年 7 月 13 日接受了頭部放療。3個月后給予靶向治療藥物和局部放療,然后于2018年9月27日進行評估。她因害怕副作用拒絕化療??紤]到她的條件合適,她參加了包含用于 NSCLC 的 CCCR-NK92 細胞的臨床試驗。
經3周期的治療后,CT圖像顯示細胞療法在治療腫瘤方面具有一定的療效。具體來說,左肺包裹的胸腔內液體從46.22mm減少到 33.59mm(圖 2A ~2C),而前氣管-后腔靜脈間質區域的淋巴結從11.3mm減少到8.55mm(圖2B~2D)。
6、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翻倍!現貨型腫瘤疫苗讓患者活得更長久
2022年ESMO大會上公布了SLATE-KRAS與SLATE v1癌癥疫苗項目在治療晚期實體瘤患者的臨床1/2期試驗結果。這兩個項目均為現貨型、靶向共同腫瘤新抗原疫苗。該研究發現,此療法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用,能夠達到積極的治療效果,并展現良好的安全性。
截圖來源于Gritstone bio官網
在臨床1/2期臨床試驗中,選取38例帶有特定KRAS突變的轉移性實體瘤患者,分別進入SLATE v1(n=26)與SLATE-KRAS(n=12)隊列,旨在檢驗SLATE v1與SLATE-KRAS在與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納武利尤單抗(nivolumab)和CTLA-4抗體伊匹木單抗(ipilimumab)組合使用的早期臨床效果及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81.6%(31/38)的患者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18)或微衛星穩定型結直腸癌(n=13)。
臨床試驗顯示,這兩款疫苗展現出強有力的免疫原性,接受SLATE v1與SLATE-KRAS治療的患者分別有31%與55%引發具KRAS特異性的CD8+ T細胞。
當以測量患者體內的循環腫瘤DNA(ctDNA)含量來檢視治療效果(分子緩解)時發現,在可進行測試的微衛星穩定型結直腸癌與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有39%(7/18)達成分子緩解(ctDNA含量下降)。
在18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達成分子緩解與延長的總存活期相關。達成分子緩解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為9.6個月,而未達成分子緩解的為4.5個月。
此療法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大部分的治療相關不良反應為1、2級,較輕微。
如何尋求個性化癌癥疫苗治療>>
目前,癌癥疫苗中療效及預防復發效果較為突出的當屬樹突狀細胞疫苗及個性化新抗原疫苗等,在德國、日本也有樹突狀細胞疫苗用于臨床輔助治療多種癌癥,如肺癌、肝癌、腎癌、乳腺癌、皮膚癌等,這是癌癥患者治療的新希望。
想尋求國內外治療新技術幫助的患者,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先將病理報告、治療經歷及出院小結等資料提交至無癌家園醫學部進行初步評估。
7、樹突細胞疫苗聯合化療一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初現曙光
DCVAC/LuCa是由美國研發的針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樹突狀細胞疫苗。在2019年ASCO大會上公布的一項沖擊晚期肺癌一線治療方案的研究中,DCVAC/LuCa疫苗聯合化療組客觀緩解率為45%,中位總生存期為15.5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6.74個月,死亡風險降低46%!
在2022年最新的新型樹突細胞疫苗DCVAC/LuCa(肺癌樹突狀細胞疫苗)聯合標準卡鉑/培美曲塞治療晚期非鱗狀細胞 (nsq) 非小細胞肺癌的II期臨床研究中,患者1年生存率為72.73%,2 年生存率為 52.57%。截止數據發表時,還未達到中位總生存期。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8.0個月,客觀緩解率為31.82%。
被忽略的抗癌"良藥"——營養支持
長久以來,不管是手術、放療、化療、靶向、免疫等何種癌癥的治療方式,大都是著眼于對癌細胞的殺傷層面。腫瘤患者常常忽略一個重要的問題,人體自身也是抵抗癌癥的第一道“前沿陣地”,忽略了身體狀態,一昧追求對癌細胞趕盡殺絕,在幫助患者實現長期生存的過程中反而有些本末倒置。而保證患者身體狀態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做到最佳的營養支持治療。
營養治療是腫瘤患者接受一切治療的基礎,更關乎到是否能夠進行評估臨床試驗。小編曾遇到過很多身體機能,營養狀況緊靠營養液維持生命的患者被臨床試驗拒之門外。其中問題最嚴峻的當屬腫瘤患者的營養不良問題。
據臨床研究發現,我國67%的住院腫瘤患者中、重度營養不良,有71%沒有得到足夠的營養支持。因此,營養問題應該引起癌癥患者本人、家庭及臨床醫生的額外重視,甚至等同于治療的重要性,有些晚期患者可以通過飲食調理,改善自身的營養狀況,提高免疫,能夠增強自身對抗癌癥的能力,從而達到延長無進展生存期的目的!
為了幫助癌癥患者更全面地了解營養與腫瘤的關系,找到更好的補充營養的方法,無癌家園醫學部聯合國內權威的腫瘤營養專家不定期為腫瘤患者會診,制定營養治療方法。
另外,人患了癌癥后,在接受適當的治療時,如果患者本身免疫力比較強,那么治療效果也會比免疫力弱的人更好一些。而且,在患癌的過程中,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因為要修復正常的細胞,讓身體發揮免疫作用,除了需要攻擊癌細胞外,還需要保護、修復身體機能。因此,簡單來說,免疫力和癌細胞的關系就像是彈簧,你強我就弱,我強你就弱。
那么,如何快捷方便地修復免疫系統,增強免疫力輔助后續治療?口服胸腺蛋白肽粉不失為一個明智之選,內含胸腺蛋白肽,大豆肽粉,可增加免疫細胞儲備,激活免疫系統。隨時補充免疫力,能夠為后續的癌癥治療奠定基礎,抗癌是場持久戰,堅持就能贏!
當遇到治療瓶頸時,積極尋求第二診療意見
許多癌癥患者在選擇醫生或治療方案時采取的另一個步驟是,從該領域的另一位專家那里獲得第二意見。在任何復雜的醫學領域,第二意見都是一種常見的做法,而且有多種治療方案。獲得第二意見可以讓你對癌癥的治療方案更加了解,也可以提供一種安慰。
如果兩位治療你所患癌癥類型的專家在治療方案上達成一致,可能會幫助你對自己的治療選擇感到更放心。而如果專家的意見不一致,則可能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打開了另一扇大門。
如果您對于目前的治療方案有疑問,或者想要咨詢更合適的治療方案,請聯系無癌家園醫學部申請國內外會診。
癌癥復發轉移不可怕,應主動出擊,規避風險
平時,癌友們要警惕身體癥狀,及時就醫??祻推诘幕颊?,經常查看淋巴結,比如頸部、下頜等能夠觸及的體表淋巴結。若摸到局部重大或腫塊,要注意觀察按壓時是否疼痛。除腫瘤阻塞癥狀外,還應留意其他器官上新發的腫瘤,這些新發的腫瘤會伴隨壓迫的癥狀。骨轉移的患者可能會感受到劇烈的骨痛,有些嚴重的患者可能會發生骨折。腦轉移最常見的表現為頭痛、持續發熱、視力障礙、精神障礙,有時腫瘤擴大可能轉移到一些特殊部位,壓迫神經,出現頻發無法緩解的干咳,或明顯的疼痛。
癌癥治療完成后的一年內,是復發和轉移的高發期。復發和轉移最重要的判斷標準是結合腫瘤標志物的變化,以及醫學影像學報告?;颊呒凹覍僖欢ㄒ斏鲗Υ?,調整身體狀態,增強身體免疫力,積極預防是關鍵。特別是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驟降,或持續低燒,應及時去醫院復查。
即使癌細胞轉移,也不一定意味著死刑,仍有部分患者能夠獲得長期生存的機會,甚至達到臨床治愈。癌癥的復發轉移并不代表窮途末路,隨著醫學的進步,即使是極晚期的患者也有治愈的希望,面對“轉移灶”,癌友們更應該正視困難,主動出擊,盡早規避危險因素,將轉移的可能性降低,這樣才能達到延長生存期的目的!
2. 備注【癌種】申請方舟援助計劃
患者咨詢電話:400-666-7998
全球腫瘤醫生網提醒患者:國內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包括cart細胞,樹突細胞疫苗,NK細胞
TILs細胞,TCR t細胞治療癌癥疫苗等技術均處于臨床試驗階段,未獲準在醫院正式使用。國內患者可以參加正規臨床試驗,在醫生的監管下使用,全球腫瘤醫生網不推薦患者貿然嘗試任何醫療機構和研發機構的收費治療。
本網站新聞資訊、文章、研究數據、治療案例均來自于國內外醫學論文,所涉及到的新藥、新技術有可能還處于臨床研究階段,患者不能作為治療疾病的依據。癌癥治療目前尚無治愈手段,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在醫院接受正規治療或參加新藥新技術臨床試驗。

-
-
腫瘤電場療法——被FDA批準治療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等
目前電場療法已被FDA批準用于治療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以及惡性胸膜間皮瘤,并且在目前在六大實體腫瘤包括非小細胞肺癌 詳細?
-
-
臨床試驗中心——每一個新藥都是一份希望
提供癌癥臨床試驗招募信息、抗腫瘤新藥受試者招募信息。 詳細?
-
-
2023年肺癌晚期有新藥嗎
回顧過往,至今年1月,中國NMPA及美FDA獲批的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和免疫藥物多達42種,針對各大不同的肺癌靶點。 詳細?
-
-
截止到2023年2月底,已上市的肺癌靶向治療藥物和免疫治療藥物有哪些
對于肺癌患者來說,這是一個充滿奇跡的時代!截至2023年1月,中國NMPA及美國FDA批準的非小細胞肺癌靶向和免疫藥物多達42款! 詳細?
-
-
2023年又有三款肺癌靶向藥納入醫保,治療費用大幅降低!另附肺癌靶向藥物和肺癌免疫治療藥物醫保目錄
值得肺癌病友們振奮的是,14款藥物首次納入醫保的抗腫瘤新藥中,包括了3款在2022年新上市的熱門藥物,又有很多幸運的肺癌病友們等到了救命新藥! 詳細?
-
-
2023年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法和非小細胞肺癌新藥新技術有哪些
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為大家奉上《2023年非小細胞肺癌抗癌手冊》,包含了治療方案盤點、2023即將上市的新藥新技術和康復指導,請大家收藏,希望在2023的抗癌路上為大家照亮希望之光。 詳細?
-
-
肺癌電場療法可以治好嗎,電場療法治療肺癌的Ⅲ期實驗成功,顯著延長生存期!上市在望
2023年1月5日,美國Novocure公司宣布,腫瘤電場療法(TTFields)在鉑類化療后進展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的第3期關鍵LUNAR試驗取得成功,達到了主要終點。 詳細?
-
-
靶向聯合免疫治療,Adagrasib聯合Keytruda一線治療KRAS G12突變的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高達100%
100%患者病情穩定或顯著縮小,兩種強效藥物組合沖進肺癌一線,征服史上最難治靶點KRAS! 詳細?
-
-
肺癌新藥,2022年中美兩國上市的肺癌最新藥物匯總
2022年,12款肺癌明星藥物紛紛在中國、美國獲批,這意味著一些幸運的病友等來了新的選擇和希望! 詳細?
-
-
肺癌延長生命和預防復發的方法有哪些
無癌家園小編就給各位肺癌患者們獻計獻策,助力大家實現延長生存期、甚至臨床治愈的終極目標!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