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托姆刀第一人--濱幸寬教授
專家簡歷:
2005~2006年,留學于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
2006年,完成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臨床腫瘤學研究課程
2007年,日本防衛醫大醫院放射科講師
2006年,日本大學醫學部放射科兼任講師
2009年,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放射科非常勤醫師
2009年,東京江戶川醫院放射科部長
浜幸寬醫師,專業為放射線腫瘤學及分子成像,自2009年起作為放射科部長(常勤醫師),到任于東京江戶川醫院,托姆刀放射治療實例僅2013年就多達17,741例,浜醫師臨床經驗非常豐富,被譽為“日本托姆刀第一刀”。
為了讓更多國內癌癥患者享受國際專家診療方案,全球腫瘤醫生網開通日本專家咨詢綠色通道,2017年10月起,日本托姆刀第一人—濱幸寬接受國內腫瘤患者預約咨詢。機會難得,請登錄或登陸全球腫瘤醫生網咨詢。
什么是托姆刀?
托姆刀是世界上采用螺旋CT掃描方式治療癌癥的放射治療設備。
托姆刀tomotherapy(螺旋斷層放射治療系統)是集IMRT(調強適形放療)、IGRT(影像引導調強適形放療)、DGRT(劑量引導調強適形放療)于一體,并能準確地控制照射的強度、方向、針對癌細胞的形態、大小進行“精確射擊”,是目前最先進的腫瘤放療設備。
其獨創性的設計使直線加速器與螺旋CT完美結合,突破了傳統加速器所產生的諸項限制,在CT的引導下360度焦距斷層照射腫瘤,對惡性腫瘤進行高效及精確的治療。
托姆刀相比于傳統療法,最大的特點就是:腫瘤劑量適形度更高,腫瘤劑量強度調節更準,腫瘤周圍正常組織劑量調節更細,治療的范圍更廣。
托姆刀獨有四大優勢:
1、360度旋轉,51個弧度,全方位斷層掃描照射在線成像系統確定或精確調整腫瘤位置,數以千計的放射子野以螺旋方式圍繞病人實施精確照射。從而可以使高度適形的處方劑量送達靶區,敏感器官的受量大大降低或避免。
2、卓越的圖像引導功能托姆刀的成像和治療采用同一放射源——兆伏級射線,在放療的同時即可采集CT數據,使放射治療和螺旋CT流暢結合。
3、自適應放療,集治療計劃、劑量計算、兆伏級CT 掃描、定位、驗證和螺旋放射功能于一體,動態跟蹤定位 CT成像探測器會在放療的同時收集穿透病人身體后的X線,從而推算出腫瘤實際吸收的射線能量,為以后的放療劑量提供科學準確的參考數據。 治療擺位和驗證自動化程度高,花費時間少。
4、治療范圍廣,各類腫瘤,均可選擇。由于托姆刀的特殊設計和功能,可以治療位于身體任何部位的腫瘤。
技術特點:
托姆刀是至今最好的IMRT系統,且集IGRT與IMRT于一身,用螺旋CT旋轉方式攝取圖像和治療腫瘤,并可達到自適應放療(ART)或DGRT(劑量引導放療)。 托姆刀完成IMRT的優勢在于其能有最好的適形和劑量均勻度,達到 IMRT,而且使用容積調強旋轉技術,用非均勻強度射線,不同的(不均勻)強度級差,足夠的射野角度(150℃~250℃),達到靶區內計量預期設計方案。
適用范圍:
①膠質瘤、腦轉移瘤、腦膜瘤等顱內良惡性腫瘤
②鼻咽癌、上頜竇瘤、喉癌、舌癌等頭頸部惡性腫瘤
③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縱隔腫瘤等胸部惡性腫瘤
④肝癌、胃癌、胰腺癌、膽道系統、腎臟等腹部惡性腫瘤
⑤前列腺癌、精原細胞瘤、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直腸癌、膀胱癌等盆腔惡性腫瘤
⑥脂肪肉瘤、骨肉瘤、基底細胞癌、皮膚鱗癌、色素瘤等皮膚和軟組織惡性腫瘤
⑦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等造血系統病變
⑧各類惡性腫瘤的骨、肝、肺、淋巴結等轉移性病變
治療案例
2. 備注【癌種】申請方舟援助計劃
患者咨詢電話:400-666-7998
全球腫瘤醫生網提醒患者:國內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包括cart細胞,樹突細胞疫苗,NK細胞
TILs細胞,TCR t細胞治療癌癥疫苗等技術均處于臨床試驗階段,未獲準在醫院正式使用。國內患者可以參加正規臨床試驗,在醫生的監管下使用,全球腫瘤醫生網不推薦患者貿然嘗試任何醫療機構和研發機構的收費治療。
本網站新聞資訊、文章、研究數據、治療案例均來自于國內外醫學論文,所涉及到的新藥、新技術有可能還處于臨床研究階段,患者不能作為治療疾病的依據。癌癥治療目前尚無治愈手段,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在醫院接受正規治療或參加新藥新技術臨床試驗。

-
-
腫瘤電場療法——被FDA批準治療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等
目前電場療法已被FDA批準用于治療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以及惡性胸膜間皮瘤,并且在目前在六大實體腫瘤包括非小細胞肺癌 詳細?
-
-
臨床試驗中心——每一個新藥都是一份希望
提供癌癥臨床試驗招募信息、抗腫瘤新藥受試者招募信息。 詳細?
-
-
日本放療專家:托姆刀第一人——濱幸寬
日本托姆刀第一人--濱幸寬教授專家簡歷:2005~2006年,留學于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2006年,完成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臨床腫瘤學研究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