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r57t1"><pre id="r57t1"></pre></listing>
    <ruby id="r57t1"><b id="r57t1"><b id="r57t1"></b></b></ruby>

    <track id="r57t1"></track>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肺癌免疫治療

      解讀非小細胞肺癌PD-L1新藥Durvalumab(中文名德魯單抗、I藥、Imfinzi)

      全球腫瘤醫生網2019-01-16肺癌免疫治療737571

        英文商品名:Imfinzi

        中文商品名:I藥

        英文通用名:Durvalumab

        中文通用名:德瓦魯單抗、德魯單抗

        相比與PD-1抗體只有納武單抗(Opdivo)和派姆單抗(Keytruda),PD-L1的審批更加迅猛。一年時間內PD-L1抗體獲批的藥物已有三個:第一個是阿特珠單抗(Tecentriq),被批準用于尿路上皮癌(膀胱癌)和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第二種是Durvalumab(Imfinzi),獲批的適應癥包括非小細胞肺癌和尿路上皮癌(膀胱癌)、第三種是Avelumab(Banencio)。

        對于PD-L1抗體阿特珠單抗(Tecentriq)在非小細胞肺癌的無進展生存率約為25%上下,之前有介紹。

        

       

        在此次2017年EMSO(歐洲腫瘤年會)上,對于Durvalumab(Imfinzi)在非小細胞肺癌(III期)的研究,有了更多的數據公布。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轉診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對其中的數據做了分層的解讀。

        本次試驗主要是Durvalumab組(476名)和安慰劑組(237名)對比。

        局部晚期患者接受標準的同步放化療控制腫瘤后再接受Durvalumab維持治療,腫瘤再次進展的時間達到16.8個月(接近1年半),使用安慰劑的情況只有不到半年(5.6個月)。下圖中紅色圓圈標注的地方是Durvalumab與安慰劑的疾病進展時間對比。

        

       

        在對參與Durvalumab和安慰劑的實驗者進行分層后比較,其中包括癌癥分期(IIIA和IIIB)對比;肺鱗癌和肺非鱗癌對比;PD-L1的不同表達對比以及是否有EGFR突變對比。

        對比說明:

        首先是Durvalumab與安慰劑對比,上圖中紅線左側部分說明Durvalumab優于安慰劑;

        其次是在第一個藍色框中(從上至下排列,下同)的數據解釋,該組數據表明無論在IIIA期還是在IIIB期使用,Durvalumab都優于安慰劑;同時說明用于IIIA期時略好于IIIB期使用。

        第三是對第二個藍色框中的數據解釋,這組數據表明在肺鱗癌患者中使用Durvalumab不如在肺非鱗癌(肺腺癌)的效果好;

        第四是對第三個藍色框中是在不同的PD-L1表達時的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在PD-L1≥25時相對效果是更好的。(注:這與之前的PD-1/PD-L1抗體納武單抗、派姆單抗和阿特珠單抗相似)對于PD-L1表達小于25%的患者與未檢測的情況差不多。

        第五是對第四個藍色框中的解讀,在EGFR方面,分為有突變,無突變和不知道是否有突變,從中可以看出,相對于無突變的無進展生存率更好一些。

        從這份報告的數據來看,更多是對PD-1/PD-L1抗體在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機制給予再次證實,但是個人認為有兩個指標還是有更好的參考價值:

        一個是IIIA期的使用數據,另一個是PD-L1的表達大于25%時的數據。對于在檢測結果上處于這一區間的患者醫生或根據實際情況給予考慮。

        目前對于Durvalumab藥物的價格報道較少,更多的是關于PD-1抗體的納武單抗(約1.4萬多/100mg)和派姆單抗(約2.7萬/100mg),還是超過了很多患者的經濟承受力;在肺癌方面單藥使用的無進展生存率大約是20%多一些。請患者在使用前務必多與醫生溝通,遵從醫囑使用。

        更多藥物診療方面的問題可留言或私信聯系。

        來源:泰和國際大講堂

      1. 添加醫學顧問微信,掃描?二維碼

      2. 備注【癌種】申請方舟援助計劃



      患者咨詢電話:400-666-7998



      全球腫瘤醫生網提醒患者:國內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包括cart細胞,樹突細胞疫苗,NK細胞

      TILs細胞,TCR t細胞治療癌癥疫苗等技術均處于臨床試驗階段,未獲準在醫院正式使用。國內患者可以參加正規臨床試驗,在醫生的監管下使用,全球腫瘤醫生網不推薦患者貿然嘗試任何醫療機構和研發機構的收費治療。
      本網站新聞資訊、文章、研究數據、治療案例均來自于國內外醫學論文,所涉及到的新藥、新技術有可能還處于臨床研究階段,患者不能作為治療疾病的依據。癌癥治療目前尚無治愈手段,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在醫院接受正規治療或參加新藥新技術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