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r57t1"><pre id="r57t1"></pre></listing>
    <ruby id="r57t1"><b id="r57t1"><b id="r57t1"></b></b></ruby>

    <track id="r57t1"></track>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科學》多篇論文實錘:免疫療法效果如何?先問問你的腸道菌群!

      全球腫瘤醫生網2018-01-0873825

      1月5日,2018年新年第一周,《Science》雜志報道三篇驚人的醫學發現,研究人員通過對接受過PD-1抑制劑治療的不同癌癥類型的患者進行大規模分析,證明了腸道微生物在免疫治療中確實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篇文章更是指出,腸道微生物也對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PD-1抑制劑治療效果存在影響。 

      《科學》雜志再次將腸道微生物推上封面。一方面,研究結果著實重磅,指導意義確實重大,不僅讓我們對腸道微生物有了更加顛覆的認識,坐實人體共生微生物對癌癥免疫治療的重大影響,而且有望將腫瘤免疫治療再上一個臺階(據說有科學家正在研究可以增強腫瘤免疫治療效果的“便便膠囊”)。


      《科學》雜志封面
      《科學》雜志的這期封面,必將鐫刻在腸道菌群研究的歷史上,也將鐫刻在腫瘤治療的歷史上。

      其實,這已經是《科學》雜志發表的第五篇腸道微生物影響腫瘤免疫治療研究文章。這五篇重磅連起來,幾乎可以說是坐實了人類最有希望攻克癌癥的免疫療法,患者響不響應,效果怎么樣,還要看腸道微生物的“臉色”。

      已獲批的PD-1免疫療法藥物在臨床上只對35%黑色素瘤患者有明顯效果,因此這種療法的改善空間仍然很大。

      芝加哥大學研究學者在他們的發表文章中陳述,共生微生物與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抗- PD-1療效關系很大,16名對治療有反應的患者體內的長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產氣科林斯菌(Collinsella aerofaciens)和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比其他26名患者更為活躍。

      從現象中,研究人員推測,特定的腸道細菌似乎增強了T細胞進入腫瘤微環境的能力和癌細胞殺傷力,從而使機體對免疫治療產生持久且旺盛的反應。

      這項研究是2015年Gajewski實驗室發表的首篇“特定腸道細菌可提高免疫療法效力”的進一步補充。在2015年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結合口服雙歧桿菌的小鼠抗PD-L1治療效果顯著。



      如今,這篇文章的研究重點是人類:38名接受nivolumab或 pembrolizumab(抗-PD-1相關藥物)檢查點抑制劑和4名接受ipilimumab(抗-CTLA4相關藥物)治療的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

      在此之前研究人員一直認為微生物可能只是次要因素,癌細胞阻撓免疫系統工作應該是一個多重效應,但是在這項研究中,研究發現腸道菌群是預測患者免疫反應的重要指標。

      研究者們將注意力集中在了8種“有益”細菌和2種“有害”細菌。有益細菌在對治療有反應的患者身上更為常見,反之,有害細菌是對療效無應答的患者腸道中的優勢菌。

      考慮到細菌宿主的個體差異,研究人員聯合使用16S rRNA測序、宏基因組測序和Q-PCR三種不同方法確定了微生物的基因序列。有益細菌比率較高的患者都顯現出了較好的臨床反應,即腫瘤體積明顯縮小。


      在1月5日出版的《Science》雜志中,除了芝加哥大學的這篇文章以外,還有另外兩篇也報道了不同腸道細菌對免疫治療的促進作用,法國Gustave Roussy 癌癥學院的文章鑒定出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菌)是一種有抗腫瘤效果的“益生菌”;德克薩斯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文章論證了Faecalibacterium和Clostridiales兩種菌對抗-PD-1免疫療法的積極影響。

      這兩篇研究結果,相同的是研究人員都證實了免疫治療有效和無效患者腸道微生物間的顯著差異;而不同之處在于響應免疫治療所涉及的具體菌種上,前者突出為Akk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希拉腸球菌(E.hirae);后者則主要為Faecalibacterium和Clostridiales

      畢竟患者的地理位置和飲食習慣不一樣,鑒別出不一樣的菌群豐度是正常的,這或許都是接下來的研究內容,不過可以確定的一點是,方向沒有錯!

      這一發現提高了檢測患者糞便標本的可能性,以確定更有可能從PD-1抑制劑治療中獲益的患者!
      聲明:
      本公眾號內容僅作交流參考,不作為診斷及醫療依據,僅依照本文而做出的行為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行為人自行承擔責任。專業醫學問題請咨詢專業人士或專業醫療機構。 

      推薦閱讀:結直腸癌基因檢測

      1. 添加醫學顧問微信,掃描?二維碼

      2. 備注【癌種】申請方舟援助計劃



      患者咨詢電話:400-666-7998



      全球腫瘤醫生網提醒患者:國內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包括cart細胞,樹突細胞疫苗,NK細胞

      TILs細胞,TCR t細胞治療癌癥疫苗等技術均處于臨床試驗階段,未獲準在醫院正式使用。國內患者可以參加正規臨床試驗,在醫生的監管下使用,全球腫瘤醫生網不推薦患者貿然嘗試任何醫療機構和研發機構的收費治療。
      本網站新聞資訊、文章、研究數據、治療案例均來自于國內外醫學論文,所涉及到的新藥、新技術有可能還處于臨床研究階段,患者不能作為治療疾病的依據。癌癥治療目前尚無治愈手段,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在醫院接受正規治療或參加新藥新技術臨床試驗。